听命的茂州差吏眼泪差点出来,他的家也在城外,却只能躬身退下。

    等他走了,杨和书便问宋校尉,“驻军降了吗?”

    “驻军参将丁钱带了八百人逃了,现已不知所踪。”

    “剩下的人呢?”

    “剩下是不愿与他走的人,共有六百八十人,有一校尉领着,末将没敢让他们入城,暂且让他们屯扎在城外。”

    杨和书便道:“去请汶山县的县令来,将刺史府里的官吏也集合在一起,官卑位小的,以本地吏员为主,每人做一支队伍的向导,将城外驻军分为六队,一队有一百二十人,再编入本地衙役,由一百户领着,下乡剿灭乱军。”

    “他们没有武器,丁钱走前把他们的兵器都缴了。”

    “从刺史府里的兵库房里取,不够的你调拨给他们。”

    宋校尉张了张嘴想要反对,杨和书便抬眼看了他一眼,继续道:“还有一事,益州王既然真的反了,那就得向京城传急报,同时通告剑南道各城,益州王已反,让各城紧闭城门却敌。”

    杨和书将盖好茂州刺史印鉴的文书交给宋校尉,上面不仅有茂州刺史的印鉴,还有杨和书的印鉴,其中的含义就足够人琢磨的了。

    宋校尉接过,迟疑了一下,到底没再反对武器的事,躬身领命后离开。

    杨和书坐在堂上看着外面忙碌且四处奔走的差吏,叹息一声后让一旁瑟瑟发抖一直在记录的书记员让外面的人进来吧。

    杨和书瞬间就被人群和各种事务淹没了。

    造反这种事毕竟只有极少数人知道,茂州城的官吏们一觉醒来天就变了。

    刺史府被破了,现在门口还堆着不少的尸体,其中不乏平日相熟的人,他们亲爱的敬爱的刺史大人被关进了地牢里,连面都见不到。

    然后一声晴天霹雳砸下来,他们的刺史要跟着益州王造反,于是被当反贼剿了。

    大大小小的官吏们战战兢兢,看着坐在堂上的杨和书和站在旁边的宋校尉,心里就算是有各种怀疑和怒气,此时也不敢喝问出口,就怕被当做益州王的同伙也被剿了。

    但辖地内打仗问题是很多的,各种事情,大的小的不断,这次打仗还和以前不一样,是从内里开始的,所以事情更多更乱了。

    杨和书也没经验,但耐不住他脸上没多少表情,看着就很冷静。

    他有条不紊的开始处理事情,茂州的官吏以及赶来的汶山县县令看着,也渐渐冷静了下来。

    杨和书一直在大堂里工作到三更,不断来回奔跑忙碌的官吏们也累得转不动了。

    他便收了话道:“今晚便到这里吧,外有乱军,明日逃入城中的百姓只会更多,你们早些来,安排好受灾的百姓,让城中的药铺医馆和粮铺做好准备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