盘纳风动文学网>玄幻>大世争锋 > 第1350章 【搞情报可不容易啊】
    这样的结果就是,政府没钱,军队有钱。

    军队的高级军官有钱,但是当兵的也没钱。

    程潜偷偷地看了一眼似乎想要装傻的孙大先生,实在忍不住了,这才低声提醒对方:“大总统,军校的伙食费只有拿到了一个月的,这两个月根本就没有动静。陆军部的职员的薪水都已经停发了三个月,我这里……”

    “从我的大总统特别经费里,我给你拨出一万元。”孙大先生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,很疼,很憋屈。他知道自己的大总统特别经费并不多,也不管够不够的,先应承下来。他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下去了,‘国党’是靠着化缘才一点点的维持下来的,当然也阔过,最多的时候有过千万的家产。但是国党的人都有点败家的天赋,孙大先生作为领袖,自然也是高人一等。

    辛亥革命胜利之后不久,这笔巨款就让孙大先生挥霍光了。组建的军队根本就不堪一击,其实也不算是组建,而是用钱收买南方的军阀,花花了老鼻子钱,却找来了一群乌合之众。在第一次护法战争之后,‘国党’又不得不恢复到到处化缘的境地。在找钱上,孙大先生确实没有多少天赋。这也是宋子文在他这里,乃至整个政府内部那么重要的原因。

    宋子文至少能够用窘迫的局势,勉强维持军队和政府的开销。这是了不得的本事。

    孙大先生转移话题道:“蒋中正还没有来军校报到吗?”

    老蒋是孙大先生任命的军校副校长,和李烈钧一样,属于辅佐程潜的副手。这也是处于能力的考虑,程潜的资历,学识,还有作战的经验都不是老蒋能够比得上的。就连李烈钧,老蒋也是要仰望的人。

    可是蒋中正对于这个结果却说什么也不接受,他是那种做什么都要出头的人。加上自以为获得了孙大先生的赏识,认为自己有一争高下的资本。没想到,孙大先生根本就没有考虑他。这种内心的受伤,让老蒋一下子没有缓过来。他觉得人生都是灰暗的,生活就是谎言的堆砌。

    程潜愣了一下,随后苦笑道:“没有。”

    他也知道张静江一直在运作,让他的结拜兄弟蒋中正回到广州接替他的军校校长的职务。说实在的,程潜倒真没生气,因为他眼下是分身乏术。身为陆军总长却在军校办公,诸多不便。加上他内心是想要掌握粤军的控制权的,窝在军校见效太慢。等到学员们成长起来,第一期招收了五百来人,如果扩编之后训练,应该能够组建一个师的兵力。可是军校培养的是基层军官,中层军官断掉的军队在指挥上肯定会出大问题的。说实在的,程潜有点看不上军校校长的身份,当然他更看不起老蒋的性格。就这样的无赖,还配说自己是个革命者?

    随着孙大先生开始长篇阔论地开始说他的那套理论,程潜明白,自己该走了。因为孙大先生似乎已经不想继续和他商量下去的意思了。拿着一万块的条子,在秘书处被打了个折扣,变成了八千。倒不是孙大先生身边的人故意卡扣,而是大总统的特别经费已经不足一万了。

    八千就八千吧,程潜也没有多少在意的。他一度想要将这笔钱干脆用在军校的伙食上算了。可是想一想还是算了,留着吧!毕竟从总统特别经费里能够撬出来钱,也不容易。

    可就算是不打折扣,这笔钱能干什么呢?

    一万元在民国能干很多事,比如说可以在江南购买一百亩出头的土地,过上幸福美满的地主生活。再比如,能够在大城市上海的法租界购买一栋面积不大的独栋两层洋房,带一个小花园,但足够一家三代人居住;还有可以娶很多个老婆等等。可是这笔钱要是用在组建情报机构,这就有点痴人说梦了。

    够买两部电台,然后……完了。

    组织结构的建立,通信,人员训练,这些想都不要想。程潜灰溜溜地来到军校,想了很久,觉得军校里‘刺头’不少,干脆将这些人都集中起来,让他们去闹腾。电台……这么贵的东西让一些毛头小子摆弄,这已经不是糟蹋东西了,而是败家。于是坐在校长办公室里的程潜,邹着眉头,在军校内拨出一栋房子,然后写了一张八十元的条子,随后他觉得有点不讲道义,将八十该成了八百。

    于是在军校里,一个隶属于校长的特别情报机构出现了,第一人的长官……姑且这么说吧!跟着张静江来广州,路费都花的精光的陈立夫临危受命,成为情报室的上校主任。

    他在当上主任的第一天,就拿着领到的钱带着人去广州城搓了一顿,可见是吃到荤腥了。

    其实程潜根本就不在乎军校,他之所以在军校不走,是因为暂时他在陆军部的盟友太少。无法拉拢一支拥有实战能力的军队。

    人和人就是不一样,老蒋眼巴巴的盯着军校的位置,可是程潜呢?根本就不珍惜。因为两个人的身份和地位差距太大,老蒋就是竖起杆子拉人,估计能够拉起来一帮够拦路抢劫的人马。可是程潜要是谋划得当,不用花太大的代价,就能够拉走广州政府三分之一的军队。所以,老蒋把军校当成他培养势力的唯一途径,而程潜是当成迷惑他政敌的一种伪装。

    可就算是这样,老蒋还是没有机会如愿地当上他的校长,校长梦破灭的老蒋,已经在广州城中消失了太长的时间。连原本对他有提拔心思的孙大先生也只是偶尔会想到他。

    准备差不多的孙大先生,带着手下最为看重的接班人汪兆铭登上了永丰舰,这艘船的目的地是宁波。别看孙大先生在这些年去过不少地方,欧洲各国都快被他走遍了。可是在民国,有很多地方他还是没有来过的,比如说浙江。